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开幕。在此次大会上,各方希望达成一个雄心勃勃的生物多样性目标、框架以及国际社会与之相匹配的财政支持和体系建设,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此外,这次大会在中国举办,激发起各界对中国在?;ど锒嘌苑矫娣⒒尤蛞熳饔玫钠诖?。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ど锒嘌院突肪持卫矸矫娑甲隽诵矶嘀匾ぷ?,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及繁育工作,已使这一珍稀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中国经济进一步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纳入更多生态考量,中国加强近海和公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无不彰显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为指导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榜样作用。世界可以借鉴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疫情后的绿色复苏有望推动全球在预测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减排25%。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中国已作出良好表率。中国宣布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启动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首期募资规模达885亿元人民币,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措施。我们期待更多国家像中国一样展现雄心、拿出行动。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现实再次表明,采取全球行动加强生物多样性?;ひ芽滩蝗莼?。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健康的自然环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与诸多环境挑战互为因果,对自然界的破坏是出现人畜共患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ど锒嘌苑矫?,中国展现的领导力和行动力是扭转当前全球生态系统质量下降趋势的关键?!渡锒嘌怨肌返谑宕蔚拊挤酱蠡峤且桓稣瓜种泄熳饔玫闹匾趸?。国际社会应与中国一道,继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的决心和举措,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世界。